紅網(wǎng)時刻新聞6月8日訊(記者 王石磊 通訊員 石威遠 蒲凡 王峒力 姚竣程 蒲柳杉 王濤)夏意盎然,滿是陽光的六月,即將迎來端午節(jié)。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各地龍舟陸續(xù)下水,劃手們整裝待發(fā),摩拳擦掌,拉開了備戰(zhàn)龍舟大賽訓練下水的序幕。
伴隨著陣陣鼓聲,龍舟像離弦之箭沖出,劃手們劈波斬浪、動作整齊劃一,勁頭十足。6月6日,在新晃波洲鎮(zhèn)江口村,村民將一艘龍舟推入江中,此前受疫情影響,該賽事已在新晃停擺5年。現(xiàn)場村民燃放鞭炮,祈求平安順利。
在寬闊的舞水河水域,鼓點聲,號子聲聲聲入耳,水面上濺起一陣陣雪白的浪花,帶動龍舟快速前進,隊員賣力訓練,村民情緒高漲。
“已經(jīng)五年沒有劃龍舟了,今年一聽到這個喜訊,村民可以說是達到了歡呼雀躍的程度,報名的人很多,你看像龍舟下水,不管男的女的,都自發(fā)地前來幫忙。”波洲鎮(zhèn)江口村黨支部書記譚信忠介紹,“對于船的持平,槳手們坐的位置要整齊統(tǒng)一,然后漿的下水的深度、漿的吃水的深度都要統(tǒng)一,船就能夠保持平穩(wěn)的前進,速度就會很快。”
由于多年沒有劃龍舟,村里以自愿報名的方式組隊,隊員里有的在外務工,有的在縣城創(chuàng)業(yè),有的在家忙農(nóng)活。村民涂廣在上海做電工,聽說村里要組織龍舟隊參加競賽,昨天特意從上海坐飛機趕回新晃,踴躍報名積極訓練。
“今天是第一天訓練,我們20多人在一個龍舟上,我堅信只要經(jīng)過努力的訓練,絕對可以拿到一個好的成績。”波洲鎮(zhèn)江口村村民涂廣激動地說。
同樣在此河段緊張訓練的還有上游的暮山坪村龍舟隊。龍舟競賽,看似簡單,要劃出水平也很難。每條舟上由1名鼓手、1名舵手、20名劃手組成,需要槳手們動作統(tǒng)一規(guī)范,劃的槳片進水深度要一致,把握劃龍舟的技巧、節(jié)奏和力量,這些是需要長時間訓練才能形成團隊默契,一起拼才會一起贏。
新晃龍舟比賽歷史悠久,今年新晃端午節(jié)龍舟比賽再度揮槳起航,將于6月20至21日在城區(qū)橡膠壩至風雨橋河段舉行直航競速500米比賽。本次賽事由市龍舟運動協(xié)會指導,新晃縣政府主辦,目前,已有12支參賽隊伍報名,其中男隊10支,女隊2支,賽事的各項前期籌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。
龍舟賽是我們最古老的民俗活動之一,盡管它的起源有多種說法,但不管是圖騰祭祀、祈福避災還是紀念屈原,展現(xiàn)的都是不屈、團結(jié)、爭先的民族基因,體現(xiàn)的是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。鼓聲一響、龍舟一動,舟上岸上、賽者觀者,瞬間形成無形又巨大的凝聚力。唐代魏征記述龍舟競渡:“其迅楫齊驅(qū),梢歌亂響,喧振水陸,觀者如云,諸郡率然。”宋代陸游詩云“斗舸紅旗滿急湍”,描寫的就是汨羅江畔端午節(jié)舉行的隆重而熱鬧的龍舟賽盛況。
古代流傳至今的畫作,也有不少描繪龍舟競渡的場景,如元代吳廷暉的《龍舟奪標圖》、王振鵬的《龍舟競渡圖》,清代《雍正十二月行樂圖·五月競舟》。
此情此景,千年不變,證明我們的民族文化基因代代傳承,說明今天的青年和祖先相隔千年卻始終保持對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