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媽,最近天氣變涼了,給您帶床棉被。等這次治療結(jié)束,我就接您回家。”
“好,好……”
10月23日,岳陽市君山區(qū)中醫(yī)醫(yī)院病房內(nèi),64歲的段德才輕聲安慰生病的岳母。他用勺子細心給老人喂食香蕉。
段德才妻子易新梅說,母親患精神疾病10余年,已經(jīng)忘了很多人和事,卻能認出女婿段德才。
俗話說,一個女婿半個兒。在華容縣三封寺鎮(zhèn)蓮花堰村村民看來,段德才照料岳母勝過兒子。幾年前,老人生活無法自理,他毫無怨言接到家中,每日端茶送飯,總是笑容相伴。夏天蚊蟲多,他給岳母的房間提前安裝防蚊門窗和滅蚊燈;冬夜又冷又長,他為岳母燒柴取暖,每晚需要起夜4次,添柴保溫。
有一次,岳母偷偷跑出家門,走失未歸。從白天尋找到黑夜,段德才終于在鄰村的一處草叢里找到岳母。此時,犯病的老人喜怒無常,對段德才一頓打罵,不愿回家。他笑呵呵地說:“媽沒事就好!您想去哪兒,我陪您去。”折騰到凌晨,幫助老人洗漱睡下,段德才想歇一口氣的時候,天已經(jīng)亮了。
“結(jié)婚40多年,他對我好,更對我的家人好。”易新梅回憶,兩人結(jié)婚不久,她的祖母年邁無人照拂,段德才主動提出贍養(yǎng)老人終老,讓她感動不已,覺得自己沒有嫁錯人。
祖母身患嚴重的銀屑病,經(jīng)常抓得滿身是血,染紅衣服,弄臟床被。段德才幾經(jīng)周折尋醫(yī)問藥,買來各種對癥藥膏,不厭其煩地每天涂抹上藥,觀察藥效;每隔幾天用艾葉水為老人清洗患處,把被褥、衣物放到陽光下晾曬殺菌,營造干凈舒適的生活環(huán)境。知道老人喜愛吃豬蹄,他隔三差五買回家做成可口的菜肴,讓老人安度晚年。
段德才夫婦生育兩子,上天卻又給他們送來一雙“兒女”。1991年的那個下雪天,門外傳來孩子的啼哭聲,段德才打開房門,看到臺階上放有一個用破舊衣服包裹的嬰孩。他立即抱起這個出生不久的女嬰四處詢問,無果而終。段德才和妻子決定領(lǐng)養(yǎng)女嬰,取名為段傳鳳,愿她從此像鳳凰一樣美麗、自強,人生充滿好運和美好。
2005年,3歲半的舅侄易亮父母離異,父親外出打工,無暇顧及。段德才心疼孩子,將他接到家里,給予更多的愛和陪伴,讓孩子在一個完整的家庭長大成人。如今,易亮在武漢一餐廳學(xué)廚藝做廚師,收入穩(wěn)定。去年,他準備買房定居,段德才又資助3.5萬元,希望他早日成家立業(yè)。“舅父給了我第二次生命!”易亮說,逢年過節(jié)他都會回華容老家,看望舅父舅母。
段德才曾去廣州打工,干過擔(dān)砂石的苦力,只為不讓孩子因家窮而輟學(xué)。“年輕的時候從早到晚10多個小時,我能擔(dān)10輛拖拉機的砂石,一車可以拿9元工錢。”段德才說,現(xiàn)在自己也閑不住,除了種地,還帶著鄉(xiāng)親們投入鄉(xiāng)村公路、堰壙水壩、農(nóng)村綠化等建設(shè),打造美麗屋場。
30年來,段德才贍養(yǎng)5位老人,養(yǎng)育4個孩子,用堅實的臂膀守護一家老小,書寫了一段動人的親情故事。今年初,他被評為孝老愛親類“湖南好人”。(來源:湖南日報 全媒體記者 張璇 通訊員 吳巍偉 姚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