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每天早晨天剛亮,岳陽縣榮家灣鎮(zhèn)欣榮村村民彭小玉起床后就開始忙碌起來:給丈夫擦洗身子、按摩翻身、更換尿不濕,將丈夫抱到輪椅上更換衣服,幫助丈夫刷牙洗臉完畢,再忙碌著做早餐、整理家務……
19年,約7000個日日夜夜,彭小玉始終重復著幾件事。事件雖小,但并不簡單。她的丈夫,2005年5月,在廣東番禺打工期間不幸遭遇車禍,導致腹部以下高位癱瘓,成為一級傷殘者。她比丈夫瘦幾十斤,每天照顧完丈夫,她都得出身老汗,像連續(xù)劇烈運動了三四個小時。但她無怨無悔,護理丈夫并照顧好一家老小,用瘦弱的肩膀頑強撐起了一片藍天。
她的丈夫出事時,肇事司機是個無證人員,而貨車資質(zhì)掛靠在廣西賀州,跨省異地理賠,障礙重重,責任方甚至無法賠償14萬元基本醫(yī)療費,這導致彭小玉家庭境急轉(zhuǎn)直下。
面對巨額醫(yī)藥費,她向親友求助,缺額大了,就向銀行借貸。當時,醫(yī)生明確告訴她丈夫重新站起來的幾率幾乎為零,有親友好心勸她早點離開這個家,別守著一個病人而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。
然而,彭小玉絲毫不為所動,她堅定而坦然地說:“我同丈夫結(jié)婚,他是我的依靠,如今他有病了,我就是他的依靠。照顧他和家人是我的責任,如果我走了,這個家就垮了。”
就這樣,彭小玉把身心交給了這個一級傷殘的“依靠”。
丈夫時常心情低落,流露出不想連累妻子的想法,可彭小玉總是耐心忍受,細心開導,深情鼓勵他重拾生活信心,增強戰(zhàn)勝病殘的勇氣。
年復一年,日復一日,彭小玉背負著沉重的經(jīng)濟壓力和勞動強度,重復著細膩而枯燥的料理,但她總是把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,把丈夫照顧得干凈整潔,身上從來沒有出現(xiàn)一處褥瘡,從來沒有過一絲異味。
她用行動詮釋了不離不棄的人間真愛,而今,丈夫精神狀態(tài)也十分不錯,談吐間顯得樂觀向上,他逢人便說:“我悲傷時妻子給我慰籍,沮喪時妻子給我希望,軟弱時妻子給我力量,是妻子給了我第二次生命。”
她的公婆年事已高,責任田春播秋收,菜園里四季輪種,她必須親力親為,但凡是體力活兒,她都一馬當先,獨當一面。
由于長期睡眠不足,再加上營養(yǎng)不良、過度勞累,彭小玉雖只50來歲,略顯蒼老,有時自己病了,她生怕丈夫和家人擔心,從來不露聲色,每次悄悄吃點藥就打發(fā)過去了。
盡管家境不好,她卻十分熱愛公益事業(yè),村里修路、屋場建公益堂,她總是帶頭盡力而為。
隨著年齡增長,兩個孩子看到母親太不容易,想減輕媽媽的重擔,初中畢業(yè)后執(zhí)意要輟學,但是堅韌的彭小玉卻眼眶濕潤了,她輕言細語,耐心開導、鼓勵他們好好上學,她咬緊牙關(guān),寧愿自己不添置衣衫,緊縮生活支出,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們讀書。
在她的言傳身教下,兩個孩子懂事伶俐,生活節(jié)儉,學習勤奮,順利讀完一本,都成為光榮的人民教師。
從彭小玉身上,一種凝聚了無私奉獻、賢德善良、頑強意志的力量不斷閃現(xiàn)。這種力量,閃耀著人性的善與美。
彭小玉先后榮獲孝老愛親“岳陽好人”、孝老愛親“湖南好人”、岳陽縣孝老愛親“道德模范”等榮譽稱號。(來源:紅網(wǎng)時刻新聞 記者 歐陽林 通訊員 陶小寶 鷗桂林 岳陽報道)